前几十分钟叙事性不强,如果没有在那个历史阶段或者国家生活过的人,是无法理解那些生活痕迹的。
90后观众如果喜爱贾樟柯导演的群像方式,可以支撑着继续观影。
也从前面的片段看出导演这次和之前的影片相比增加了大量个人情感。他拍摄的场景和个人化感受,都是可以从以往的访谈中找到依据的,表演的后台,落寞(落幕),火车,离开家乡,勇敢的女性…等。
直到火车上的影像重叠,观感和故事才紧凑起来。以匀速的方式,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占据着观影者所有的目光。
其中火车上站着的人,读书的人
《风流一代》应该不算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开头像生活片段和MV串烧,其实它更像是一部长VLOG,一部记录了时代的影片。
片中充斥着大量贾导过去二十多年的素材 — 对物件的特写镜头,对社会与人文的记录。
穿插着巧巧与斌哥的二十多年情感的
是新闻,也是一个时代的刻印
是音乐,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电影以短信、字卡的形式作为对白,以主人公的感情线作为引子,在周边小人物的对话及生活中进行着,岁月也如此无声地向前流去。
我的母亲在三十岁时孕育并诞下了我
#77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根据首映后华语记者会:疫情三年正好是契机,静下心来面对过去这二十年的素材;先剪辑出前三分之二的粗剪,再写剧本中2022珠海后部分,找赵涛拍摄。
它是感性的,是诗意的,不再聚焦一个具体的时期、空间、场地内的调度,而是仅靠切片传递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留下的,被浪潮“困住”或“击碎”的人们,甚至很有整个生涯的告别之作的悠扬意味。
拍角色二十年前后的差异,太“奢侈”了,(《少年时代》也只跟拍12年啊!);镜头语言、质感真的随着时间准确地变迁
风流一代:如此生活二十年,仅仅是站立在出生的土地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z5828.com/vod/id-9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