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IRST电影节看到最好的影片,从头哭到尾,影片真切的代入了自我经历,前年最亲的亲人查出患有癌症,从和家里人争论要不要继续治疗,到晚期低质量生活的陪伴,到最后和家里长辈商量怎么处理后事的细节,居然能完全吻合,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呈现在影片中。
影片故事缓缓的讲述,在普通人从确诊癌症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即是普通人但是又很美化升华的结局,同时影片中贯穿了很多对父母、对故乡、对人生和家庭的思考。独自生活在运河边农村的老太太周瑾突然被确诊脑瘤
影片没有特别大的起伏,就像水乡的河,润物细无声。一旦共情家中老人,便不能置身事外,以致观看过程中几度落泪。故乡也好,赡养长辈也罢,都是当代中青年共同的痛点,对目前的我来说,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希望能在影院看到更多这样写实的作品!也希望在更大的屏幕上看见它!
最爱这句,“外婆自己也没有家,吃尽苦头找到爱人才有了家”。
这是一篇感受型的影评。
浙江的水,温顺清丽,不管是溪边还是河边,满是植被,茂密,盛放,特别是在夏季,她们同房屋生长在一块,扶持平秃的土地。每个姆妈的劳作,小鬼头的嬉闹,男人家的奋斗,遮蔽,陪伴,注视,像一趟趟无形的列车,穿梭在浙江所有的绿水青山之间,看起来平坦的生活状态,在河边,在船上,早已经泪流满面。
浙江的旱鸭子很多,是现在很多;浙江的民间游泳高手更多,是以前的浙江;浙江会摇船的人,半条腿的幅动,越来越缓慢了……以前是多么用力!
马路崭新,交通发达。可是那一天
算是这次上影节最喜欢的一部片子了。
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的家庭片。
印象很深的两个镜头:
1.母亲躺在老家的床上自己把氧气罩摘了,呼吸变得急促,检测器不停报警,儿子发现了急忙把母亲的氧气罩重新罩上,但母亲转头拒绝了。母亲此刻是不想活的,不想再受这病痛的折磨,儿子明白,所以他也犹豫了。像一场电影被人按下了暂停键,这几秒钟里儿子拿着氧气罩的手悬停空中,戴或不戴是一个问题。然而最后他还是帮母亲戴上了(不管怎样大部分儿女都会选择为老人续命吧)
“乘船而去”Dublin国际电影节:一场慌乱而真诚的电影之旅。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z5828.com/vod/id-6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