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女性主义,只是再一次强化了男性的斗士身份和女性的母亲身份,典型的好莱坞式“安全出口”,保守;
2. 人物精神结构完全是现代的,是“傲骨贤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因此矛盾和对抗的性质都是想当然的观念纠葛。中世纪布景和服化道尽管昂贵,但只是提供了一个脱节的布景,无法令人信服。作为电影工业,作为虚构的艺术,失格;
3. 模仿罗生门结构,然而只拍出了冗长的重复,即使有微小的差异,也尽数落于全知视角之内。例如掉鞋的设计
电影从决斗开场,直接切题这是一场关于生死的决斗,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转入一个三角度的叙事,为这场决斗起因阐述真相。随后的真相出现在每个篇章的开篇中,呈现在后续每一帧的画面中,分角度的叙事让这个真相真切而又迷离。观众伴随着三个角色看着不同角度的真相,感受着不同视角下真相的样子,不过在最后一篇章玛格丽特的真相中,导演用标注“真相”二字的一帧画面在告诉观众,一个不仅是玛格丽特的真相,还是真实真相的事实。由此这部电影,虽然前几乎2/3的篇幅是男性视角
读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你会看到每个人都在为了维护自己的道德和利益,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隐瞒和歪曲事实。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相?不可知,也不重要。
但《最后的决斗》并非如此。在这部电影中,“视角”只是一个噱头,第一个人的叙述里,导演刻意剪掉了大部分的内容,而这些剪掉的内容,是由第二个人的叙述去填满的,这是典型的“骗中骗”的叙事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虽然导演用了不同的“视角”来阐述同一件事,但观众一定清楚:最后一个人说的才是真相。
所以与其说三个段落是“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
圣诞看这部片还挺fitting的,因为故事就发生在600多年前的12月29号。现在还能让大厂牌投资拍这种亏本给成年人看的叙事电影恐怕也只有雷老爷子这类导演了,当然有本马达的助力。这个题材由老爷子来导再合适不过,以古寓今,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场景,动作,服装,化妆,没有那一项不是在有效的讲故事,讲这位勇敢女士的故事。
“There is no right. Only the power of man.” Marguerite在野蛮的14世纪婚前是她父亲的财产,婚后是她丈夫的财产
最后的决斗:你在拿我的生命冒险 只为了保住你的尊严 | You are risking my life to save your pride | 女人是财产,是传宗接代的道具,岂能容忍别的男性侵犯!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z5828.com/vod/id-63.html